前兩天紐約時報出現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章,談到了貓咪的鬍鬚也許是造成他們進食問題甚至下巴粉刺的原因,因為當貓咪吃飯時如果鬍鬚會碰觸到食盆的邊緣,會造成反覆的刺激讓貓咪不舒服。因此市面上也出現了很多鬍鬚友善食盆,貓咪的鬍鬚到底有什麼功能又為什麼會造成問題呢,讓我們來看看。

 

許多飼主及獸醫師都知道貓咪的鬍鬚有很重要的功能,它們並非只是讓貓咪看起來更萌,而是用來感知環境周遭的事物,並經由神經傳導給貓咪的大腦。最重要的一個神經感受功能是本體感覺,也就是讓貓咪感受到自己身體與環境的相對位置。舉例來說如果我們坐車時把眼睛閉上,我們還是能知道車子是左轉還是右轉,就算我們沒看見,大腦還是透過許多本體感覺的接受器來告訴我們的大腦身體與環境間的相對關係,貓咪的鬍鬚就有這樣的功能。因此如果將貓咪的鬍鬚剪掉,有些貓咪就會出現好像喝醉酒一個的行動,雖然不是每一隻貓咪但是一定會有些影響。此外鬍鬚也有助於貓咪在沒有光線的環境中行動(晚上在沒開燈的客廳抓飛蛾)或是決定能否進入很小的空間(竟然能擠進飼主以為他門進不去書櫃夾層),這也是利用鬍鬚感知環境的變化以及物體跟貓咪間的距離,再輔以絕佳的夜視能力。

 

貓咪的鬍鬚主要是連接自主神經系統,因此大部分時間貓咪無法決定要不要接受環境刺激並做出反應,這狀況有點像我們的瞳孔對光的強弱會自己做出反應。Whisker Fatigue(鬍鬚疲勞?)的理論就是當鬍鬚不斷被碰觸時(像是當他們用比較小且深的食盆吃飯時,鬍鬚會不斷碰到食盆的邊緣),產生大量的神經刺激,最終造成貓咪開始緊張以及引發後續的身體變化,類似的例子就像是怕鞭炮聲的貓咪,一天會聽到鞭炮的聲音好幾次,因此神經衰弱產生疾病,這樣說來Fatigue這個字不太恰當,Stress還比較合適,但我也無法改變大家的習慣用語。

 

在紐約時報的文章中,一隻叫做Moon的貓咪總是將食盆裡的食物挖出來到地上後才開始吃(很多飼主應該有同樣的發現),有的時候他甚至不願意接近食盆去吃食物。而當他的飼主將食盆換成的淺碟子後,情況就明顯改善,甚至連下巴常有的貓咪粉刺問題也一併消失了。因此產生了許多不同功能的食盆提供狗貓各式各樣飲食的需求。Whisker Fatigue倒底是不是真的呢?目前在獸醫界還是有爭議,目前在資料搜尋中相關論文僅見於老鼠實驗,但老鼠實驗中發現鬍鬚對老鼠的行為的確有影響。在貓則多是獸醫師或是飼主的觀察,因此貓咪的Whisker Fatigue是否是真實的問題或是獸醫師該注意的問題目前還沒有定論。

 

不知道各位貓咪飼主有沒有遇到過貓咪總是把食盆裡的食物挖出來地上吃、放飯的時候貓咪會生氣低吼、貓咪會在食盆旁邊對食盆大叫生氣等狀況、下巴粉刺老是不好等狀況呢,雖然Whisker Fatigue目前沒有定論,但你們的貓咪很可能是有這樣的問題。怎麼解決?很簡單,換一個平的食盆或碟子,讓貓咪吃飯或喝水時鬍鬚不會碰到碗的邊緣就可以解決Whisker Fatigue的問題了。家中的貓咪如果有上述的情況,飼主可以試試看能不能改善,如果改善了也歡迎上臉書粉絲團告訴我們,因為在沒有更多的研究報告前,我們也很想知道Whisker Fatigue是不是真的會影響貓咪。

arrow
arrow

    愛達司動物醫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